对标创一流 聚力开新局——国能朔黄铁路公司开展对标管理提升侧记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与荣耀。国能朔黄铁路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水平运输企业”为目标,聚焦“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通过与同行业内世界一流水平铁路运输企业组织持续对标活动,不断找差距、锻长项、补短板,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逐步的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和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发挥能源运输领域“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一是“对”一流。该公司以“三个领先”、“三个领军”“三个典范”为目标,构建形成了创一流核心指标,选定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等5个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重载铁路运输企业和大秦铁路为对标对象。从运输能力、运输效率、运营效益、财务情况、运输能耗等方面将该公司与标杆公司进行全方位系统对标,为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标杆,建设世界一流水平运输公司可以提供参照系。
二是“对”管理。该公司以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为主线,聚焦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八个重点管理领域,与16家一流企业深入开展了管理对标,确定提升目标60项,改进措施132项。通过对标分析,该公司总结凝练出提升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特色管理路径。
三是“对”专业。该公司以一流管理模式、一流技术标准和一流专业指标为目标,从车务、机务、工务、电务、供电以及检测等方面与国内的大秦铁路、上海铁路局、太原铁路局、京张高铁等单位开展专业对标。该公司层面形成了涵盖6个专业的专业指标体系,子分公司先后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标50次。通过对标分析,为该公司聚焦薄弱领域精准发力指明了方向。
一是升级精益管理品质。管理体系向“精益”化转变,推进万吨、1.6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编组方式的迭代提升,推动机车相互连通、车辆混联混编,完善设备维护标准、推进设备全寿命管理,运输组织和设备维护体系一直在优化;建立涵盖全成本要素、全作业流程的成本管控体系,打造以资产全寿命管理为核心,以预算、定额为基础,以标准、分析、决策支持为落脚点的“1+2+3”财务管理体系;形成涵盖6个专业的劳动定额标准、建立三条明晰的晋升通道,打造长期稳定、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机制,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精干高效。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业务数据化”的要求,打造端到端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形成该公司生产作业流程手册;研发考核信息系统,推动考核无纸化、信息化,考核工作全部线上进行,实现“三个自动生成”。
二是打造智慧运输体系。在“大”字上求突破,以大项目建设突破发展瓶颈,举全该公司之力攻坚克难推动黄大铁路开通运营,完善路网布局。在“重”字上下功夫,研究列车30吨轴重下铁路基础设施的强化和改造,推进3万吨列车开行试验。在“智”字上做文章,推进无人驾驶技术、智慧车站等项目建设,打造“一个平台,两条主线,两个目标”为主体的智慧机务、“六个一”和“五个智能”为主体的智能电务。以“高精尖”技术为目标,实现高自动化、精准检测、尖端技术,建设世界一流“品牌检测”。
在不断补足短板的同时,该公司持续做优做强长板,以精益化要求推动世界一流水平重载铁路的建设工作。
一是保安。该公司以“双控”机制为抓手,突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联合运输单位和承包商管理,持续优化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悉心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才,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以对安全问题零容忍的决心和态度,打造一流的安全管控体系。
二是挖潜。该公司以精简高效为管理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深挖外部市场潜力,网运分离、以“两准入、四统一”为原则,利用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外联协作单位,统一管理、竞争上线,形成“赛马式”赶超格局。激发内部管理效能,创建了“公司—分公司”两级管理、“公司—分公司—工队”三级核算的扁平化管理架构,建立了“资源共享、设备共用、财材集中”的集中管控模式,全面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提质。完成专业运维系统建设,形成工务、信号、供电、通信作业标准及作业流程制度体系,推进现场标准化、6S等管理体系落地,研究线路维修优化决策技术、线岔桥涵遂病害综合整治标准、6C数据中心、量值检修、相控阵探伤等专业方面技术,提升设备状态自感知、自诊断与故障预测能力,推动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四是增效。增加2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对数,开展3万吨组合重载列车开行研究,提升线路运能,推动移动闭塞技术探讨研究应用,提升运输速度;推进机车、人员相互连通,C80、C70、C64车体混编实验提升管理效率;通过三个“提升”,该公司实现“多拉、快跑”,运量逐年攀升,运输效率处于行业前列。
五是创新。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挥创新发展、创新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成立国能运输技术研究院,发挥重载委员会作用,瞄准产业前沿,在科技、智慧等高新技术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数据化手段对车机工电等10个专业进行整合,实现业务重塑。建立员工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以“五小成果”创新活动为抓手,打造员工创新工作室,降本增效、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成效显著。
该公司从始至终坚持“标杆管理、一流导向”的科技发展理念,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根据不同创新主体功能定位和行业要求,激发不同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构建完善主体多元化、开放协同化的研发体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在安全管控、运输提升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显著。
一是价值成效。根据最新对标结果,该公司与对标对象从运能、效率、效益、财务、能耗等方面选取18项指标进行对标。换算运输密度、平均运营速度、每台机车完成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成本、人均货物周转量、收入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等13项指标实现了世界一流,每公里用人、人均运营收入、吨公里成本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4项指标实现了国内一流。“朔黄模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原铁道部等部委的肯定,并在铁路行业推广;塑造了“朔黄铁路”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首届十大环境友好工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50余项,连续9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获得行业协会等颁发的奖项12项,邀请中国品牌促进会对国能朔黄铁路进行品牌价值评估。
二是引领成效。已建立一套国内一流水平的覆盖了所有专业、所有管理层级、所有生产环节、所有人员、所有承包商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应用了被原国家安监局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二十一年,打造本质安全新高度。创新研制了世界首列重载综合检测车,实现了“动态检测、静态监控、综合分析、立体养护、状态检修、寿命管理”的重载铁路检修新模式,实现了设备故障抓早抓小,形成了检测模型、数据分析、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标准7项,3项标准和技术填补国际空白,1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一套持续迭代的运输管理体系,万吨、1.6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实现常态化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积极推进,形成了一套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包含9个方面内容的重载运输技术标准体系,15项标准和技术实现国内一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重载铁路基础设施设备强化技术等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设,发挥引领效能。
三是科技成效。完成国家级、集团公司级和公司级科学技术创新项目264项,完成“五小”成果1295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7件、其中发明专利84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集团奖励基金特等奖1项,其他各类奖项19项。朔黄铁路建设与运营、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球首次基于LTE网络技术的重载列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研究,形成了14项企业标准;移动闭塞技术应用,实现了国际国内的“四个首次”;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创的既有线吨轴重成套技术探讨研究,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创新研制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单元组合式八轴及十二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单台机车牵引能力大幅度提升,仅再生发电每年可节省成本1亿元;持续推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包含智慧运营、智能装备、智慧运维、智慧管理的智能大脑平台建设、“空天车地”一体化网络技术探讨研究、无人驾驶试验、智慧车站和“天网”建设,紧盯科技前沿。
面向未来,该公司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责任担当、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出发,继续在创建世界一流水平运输企业道路上阔步前进。(薄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