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科亮相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生态发展的策略,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行业迈向绿色未来,5月26日-28日,第二届“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简称“零碳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煤科携所属重庆设计院、北京华宇、西安研究院3家企业亮相“零碳大会”。

  中国煤科聚焦“绿色工程、绿色装备、绿色技术、绿色标准”四个方面,以装备、视频、模型、图文、产品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国煤科在推动绿色发展,建立低碳、高效、安全的综合体系,为行业重大装备、重点项目降碳减排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中国煤科围绕绿色低碳技术路线优化提升,聚焦绿色矿山、绿色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建设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大批绿色工程成果。

  活鸡兔煤矿,地处神东矿区中心地带,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方针进行设计建设,矿井水综合利用率79%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含处置率)达100%,矿区绿化覆盖率95%以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执行率100%。先后多次创造了国内外行业新纪录和世界第一,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两江新区市民中心“双碳”项目、金凤城市中心一期——文化中心、重庆设计公园创新基地、丽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绿色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全生命周期中充分运用及融合综合标准体系,打造碳中和建筑、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绿色工程树立示范标杆。

  中国煤科致力于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打造智能开采、智能掘进、智能运输等煤矿全系统智能化装备,推动和引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增效降碳、实现煤矿高效绿色开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煤海蛟龙-掘支运一体化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创月进尺3088m世界纪录,将复杂围岩条件下的掘进效率提高了3倍,并入选“坐标中国”,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30个标志性成果之一。

  全球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填补了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的空白,创采煤机装机功率与开采高度的世界之最,采面的煤炭回收率将由82%提升至93%,实现煤炭绿色高效开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煤科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策略,推进交叉学科领域绿色技术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形成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体化服务技术、风光氢储多能互补促消纳技术、“地热+”综合能源利用技术、矿井水预处理及浓水浓缩结晶、页岩气绿色开发等绿色核心技术。

  “地热+”综合能源技术,将“地热+光热/光伏/空气能/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相结合,实现供热、制冷、绿色电力供应,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智慧经济”的一体化供能解决方案,实现节能低碳绿色供能。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监控技术,打破消防设计验收“合规性”思维,提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具有效性,基于水量、水压、水泵可靠性的内在关联性原理,开发了园区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监控平台并实现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和保障性。

  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技术,围绕绿色发展和低能耗两大核心体系,形成适宜于夏热冬冷气候特征下的山地城市建筑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打造了覆盖各类建设的绿色低碳全过程咨询及服务、老旧商业商务楼宇绿色化改造、适老化人居环境绿色建设三大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降低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中国煤科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依托强大的科研技术优势,致力于绿色矿山、煤层气及水生态领域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煤层气排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化改造等标准体系,编制完成“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煤层气井排采工程设计规范”“煤层气并分层控压合层排采技术规范”“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市‘十四五’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好社区评价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韧性城市指标”等国家、行业及地方绿色标准及图集90余项,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本届零碳大会上中国煤科展台同时展示了先驱者1A-槽底测温机器人、拖缆自行走巡检机器人、本安挂轨机器人、先行者—灵犀机器人等科技硬核产品,现场互动感十足。

  未来,中国煤科继续坚持“引领煤炭科技·智创绿色未来”理念,以绿色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煤科硬核”力量。(刘玉玲)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深层次地融合科创生态——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近期,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在安徽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跨领域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发起。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意见。”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麦、稻、黍、稷等,这些作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状物称为“芒”;“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芒种是谷物生长的黄金期,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夏收、夏种、夏管交叉,简称为“三夏”。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慢慢地开展相关研究。

  搭建广聚英才、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的平台,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正在推进南岸区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试点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鸣沙山东麓、党河北岸,莫高窟散发着穿越千年的璀璨华光。这里,现存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400多身彩塑……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

  在建院30周年之际,经广大院士推选,中国工程院精选出院士主导或参与的100项工程科技成果以及中国工程院100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

  走进河北保定立中车轮集团,实验桌前,年轻工程师用扫描电镜检测铝合金中的夹杂物;隔壁的试制车间,工人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精炼熔剂和净化工艺,对再生铝的铝液进行二次净化提纯……

  “国字号”博物馆又添新成员!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人员日”,这一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系列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新坐标”在经济地理版图中更加醒目。2023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世界级城市群地位进一步提升。

  6月3日,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习发来贺信,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强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月30日,在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教室,正在给学生们讲解阿秒知识的杨玮枫教授,声音温和而坚定。2004年,杨玮枫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我国强场超快物理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徐至展院士和龚尚庆研究员。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随着科普工作逐渐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更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更多元的科普形式,必将让“科普之翼”更有力,厚植科学技术创新的沃土。

  习指出:“要强化科学技术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充分的利用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农村产业就能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与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给出了电子俘获超新星通道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参数空间,并发现该通道能够解释观测上大多数的双中子星系统特征,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中子星+氦星”双星系统中,氦星伴星在经历氦燃烧、碳燃烧阶段后,内部会形成一个主要由氧、氖元素构成的金属核。

  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