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机械行业调研报告

  煤炭机械,也被称为煤矿机械,大多数都用在煤矿的采掘、支护、运输、洗选等生产的全部过程。这些设备是专门用于煤矿开采的,具有不一样于其他矿山机械的专业特点。在狭义上,煤机装备主要指煤炭综合采掘设备,其核心设备最重要的包含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这四者被简称为“三机一架”。

  从功能上来看,煤炭机械主要可大致分为露天开采设备和井下挖掘设备。露天矿开采难度相比来说较低,因此设备通用性较高,最重要的包含重型汽车、自卸车、铲运机、挖掘机等。井工矿开采由于难度较大,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涉及的设备包括勘探设备、综掘设备、综采设备、辅助设备、洗选设备等。其次,如果按照工作方式来分,煤炭机械又可大致分为露天矿设备、井工矿设备、安全设备和电气设备。其中,安全设备在煤炭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从煤矿开采的顺序来看,煤炭机械也可以细分为勘探设备、综合采掘设备、提升设备、洗选设备、煤炭安全设备和其他设备。

  煤炭机械行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机械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初,煤炭机械行业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主要生产简单的开采和运输设备。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机械行业开始向自动化、机械化方向发展,生产出了大量的高效、安全的开采设备。70-80年代,煤炭机械行业进入了建设阶段,为满足一直增长的煤炭需求,煤炭机械行业开始大规模扩张,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发展,煤炭机械行业开始向清洁煤技术、矿山废弃物处理等领域转型,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至今,煤炭机械行业已发展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煤炭机械的上游最重要的包含钢铁、电力、电子、液压元件等。而煤炭机械的下游应用行业大多分布在在煤炭开采和加工领域,包括露天矿和井工矿的开采、煤矿的掘进支护、煤炭的运输和洗选等环节。此外,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机械也在向清洁煤技术、矿山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拓展应用。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机械化开采程度的不断的提高以及采掘市场的回暖态势,我国煤炭机械50强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稳健改善。根据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于2022年度发布的权威数据,对国内煤机产业领军的50强公司进行了深度剖析:该年度内,这50家头部企业累计实现煤炭机械产品营销售卖收入达1120.21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68.2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7.67%;与此同时,总利润也实现了显著提升,总计达到83.52亿元,同比增加了13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8.43%。

  在具体设备产量方面,2022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50强企业在煤炭采掘装备生产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共制造采煤机709台,对应产量为4.11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43%和18.1%;掘进机产出则更为突出,共计生产2613台,总产量为18.02万吨,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4.48%和49.42%;刮板输送机生产数量为1597台,完成总产量29.0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98%和4.05%;皮带输送机的产量也不可以小看,共制造了2525台,对应产量21.58万吨,其中产量同比微增0.06%,而总体重量则增长了13.58%;液压支架作为关键支护设备,全年生产量达到了78433架,对应的总产量为185.52万吨,这两项指标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分别同比增长了21.63%和20.36%。

  煤炭行业目前正处于智能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型煤矿企业的采煤机械化水平自1978年以来已实现了显著跃升,由当时的32.5%提升至2022年的近乎全面机械化,达到了99.01%的高度。观研报告网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21年期间,国内排名前50位的煤炭机械企业总收入达到1321.18亿元人民币,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了46.87%,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液压支架这一细分市场中,国产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整体格局表现为中低端市场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高端市场则体现出较高的集中度特征。随着煤炭行业内部整合加快及煤矿规模逐步扩大,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历经了从机械化向自动化逐步过渡的过程,并正在跨入智能化的新阶段。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智能化煤矿建设工作从零起步,到如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12年至2022年间,全国煤矿平均单井(矿)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由约38万吨/年上升到了超过120万吨/年;同时,煤矿的人均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每年750吨攀升至每年1800吨以上,这有力地体现了我国煤矿智能化改造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和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按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高水平发展指导意见》,至“十四五”规划期末,我国煤矿总数预计将调整稳定在4000座左右,并确保实现1000处以上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布局,力争使全国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创新驱动是推动煤炭机械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要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推出新产品来拓展行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参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工业4.0的理念,我国煤炭机械设备制造业正沿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道路进行升级转型,旨在将产业链推向中高端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煤炭机械装备产业将持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原则,积极推动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强化基础能力,注重绿色发展,加速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同时,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化解过剩产能,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优胜劣汰,提升整体竞争力。

  2013年11月《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提出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煤炭进出口环节管理,加强对进口煤炭商品的质量检验,完善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鼓励优质煤炭进口,提高煤炭公司制作经营水平,引导煤炭企业优化生产布局,加强煤矿补充地质勘探和资源储备,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等措施。

  2016年2月《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扩大煤炭进口,力争使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较大幅度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体系得到优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相对滞后。尽管我国煤炭机械行业的部分企业在高端装备研发方面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相较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尤其是在液压支架、采煤机等高端设备领域,依赖进口的情况较为突出。其次,产业体系不合理。中低端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高端市场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公司参与度不足,导致了行业内部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此外,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时,容易引发恶性价格竞争和资源浪费。

  再者,安全生产与环保标准有待提升。随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绿色开采的要求日趋严格,煤炭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节约能源的效果以及常规使用的寿命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加大研发技术力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节能环保性。此外,服务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和技术上的支持体系尚不够完善,对于煤矿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响应速度慢,不利于提升客户满意程度和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对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视,煤炭行业将面临深度转型,对煤炭机械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满足传统的煤炭开采、洗选等需求,还需要向煤层气开发、煤炭地下气化、煤炭转化利用等相关领域拓展,实现设备和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工业4.0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大背景下,煤炭机械行业正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推动煤矿开采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实现减员增效、安全环保的目标。例如智能采煤机、无人值守输送系统、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都将极大提升煤炭机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低碳环保理念的推动下,煤炭机械行业需积极做出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研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新一代机械设备,如低排放采掘设备、循环利用资源的再生设备等,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综上所述,煤炭机械行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发展,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