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对公司所处的煤炭装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
煤炭装备制造业是为煤炭工业提供现代技术装备的产业,因而它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煤炭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受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的影响,全球煤炭装备制造业从2003年开始步入一轮景气周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采矿机械需求量开始上涨较快。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化工等装备制造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先发优势,基本垄断了高端煤炭装备市场,主要生产企业有:久益采矿设备公司、DBT公司、奥钢联采矿设备公司、艾科夫公司,以及为制造综采、综掘成套设备提供元器件的蒂芬巴赫公司。经过十几年联合、兼并和重组,上述企业正向着组织形式跨国化、企业规模大型化、系统装备成套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售前售后服务全程化、市场之间的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慢慢的变成了具有特别强市场开拓与竞争能力的装备制造跨国企业集团。
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行业集中度较高,大型煤炭装备制造企业多为原煤炭部直属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进入九十年代,煤炭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下放到了地方,行业集中度有了一定的下降;2002年以后煤炭行业开始复苏,煤炭价格的上涨和煤炭产量的扩张带动煤炭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煤炭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迅速增加,虽然主要企业的业务规模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而言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企业长期处于专业化分工的状态,行业内主要企业多以生产单一产品为主,如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采煤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刮板输送机。煤炭装备制造业属机械装备制造业,涉及机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由于跨领域加工制造需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设计能力较强,因而能够生产成套工作面采煤设备的企业较少,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装备制造公司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随着煤炭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国内煤炭装备市场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煤炭技术装备市场之一,煤炭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加剧,联合重组活跃,中国煤矿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多元化。
随着煤矿安全投入的加大,煤矿机械化程度大幅度的提升,煤炭开采已基本脱离手工、半手工炮采状态,同时,煤炭机械设备也实现了升级换代,产品从小型、轻型向大型、重型过渡,附加值高的单机和成套设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煤炭采掘设备的需求来自于煤炭行业。最近十年来,煤炭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均在70%左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作为基础性能源的地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政府推进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的政策推行力度,煤炭消费和煤炭产量增速放缓,但考虑到我国煤炭消费量基数较大,未来煤炭产量和煤炭行业的规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准,据国家能源局预计,“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平均增速为4~5%,到“十二五”末,煤炭需求量约为39亿吨。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煤层埋藏深、构造复杂,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开采条件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为保障人员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煤炭采掘机械化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据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统计,目前除国有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75%之外,大多数中小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政策,其中在2011年12月发布的《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每年重点扶持100个煤矿进行机械化改造,到2015年底,小型煤矿采煤、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生产能力提高2亿吨。
此外,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安全生产也是煤炭“十二五”期间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经济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依法依规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煤矿及非煤矿山安全装备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以上。整体看来,国家对煤炭生产企业提高综合机械化开采水平、加大安全投入等有关政策的出台,为煤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煤炭需求一直增长,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大,根据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统计,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从2003年的437亿元增长到2011年4897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持续增加,一方面直接刺激了对煤炭机械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的设备更新需求将较为庞大。我国煤炭机械产品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8年,设备达到设计寿命或老化将产生设备更新的需求,2003-2011年期间我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累计已超过1.8万亿元,由此产生的设备更新需求较为可观
我国对煤炭装备制造业的管理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对煤炭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进行完善和管理,拟订并组织实施煤炭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的策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行业自律组织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主要负责协助政府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制订或修订相关的行业政策、法规、条例和标准,推进中国煤炭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上的水准的提高,促进中国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另外,煤炭装备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重要保证,煤炭装备制造业与煤炭行业同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其下设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管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是通过其下属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司对煤矿安全生产装备进行监管,组织研究和参与起草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察有关法律和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制定或拟订煤炭行业规范和标准工作,协调全国煤矿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组织对煤矿使用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监察工作等。
(1)200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要求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积极地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和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
(2)2005年12月2日,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提出:“鼓励年产120万吨/年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和高效选煤厂建设;鼓励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应用及装备制造;鼓励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及应用;限制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陕西、内蒙古30万吨/年,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15万吨/年,西南和中南地区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3万吨/年;限制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淘汰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国有煤矿采矿登记确认的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2007年淘汰单井井型低于3万吨/年规模的矿井(极薄煤层除外)。”
(3)2006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全力发展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和大型露天矿设备,实现大型综采、提升和洗选设备国产化。
(4)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十大领域之一煤矿与金属矿采掘行业,重点实现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等设备的国内制造。
(5)2009年5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山东省煤炭机械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高产高效综采综掘成套设备、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综采成套设备、煤炭洗选加工处理成套设备等12大类系列新产品,重点培育包括本公司在内的7家重点企业,重点建设包括以本公司为主体的潍坊煤炭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等四大煤炭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并提出对应的政策措施。
(6)2011年12月发布的《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每年重点扶持100个煤矿进行机械化改造,到2015年底,小型煤矿采煤、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生产能力提高2亿吨。《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经济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依法依规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煤炭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上述政策对煤炭生产行业的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对煤炭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趋势,不论是大力投资建设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还是中小型煤矿重组改造,都对煤矿机械化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振兴和发展煤炭装备制造业、快速推进煤炭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优化升级、赶超世界领先水平”是未来10-15年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