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路上 官地矿南翼下组煤引入激光光纤系统 筑牢井下“防火墙”
在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每一道安全防线构筑,都是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坚实阶梯。为聚焦“打造国际炼焦煤市场领军级企业”目标,紧扣 安全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生产 工作主线,落实 三化 牵引、提质增效、本质安全工作,即日起,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微信公众号推出《安全管理在路上》专栏。专栏将深入安全生产现场,围绕安全管理创新实践、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全方位展现干部职员以责任筑牢安全屏障、以行动守护生产平稳的担当作为。通过树立安全标杆、推广优秀做法,为谱写官地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凝聚合力。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煤炭自然发火风险区域差异显著。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南五采区8#煤层属于II类自燃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遗煤易因持续供氧增加自然发火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一隐患,该矿应用KJ428(B)矿用分布式激光火情监测系统,实现对井下易自燃区域的实时、精准、可靠监测与预警,明显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筑牢井下安全生产的“防火墙”。
官地矿首次引入的KJ428(B)矿用分布式激光火情监测系统,涵盖测量、测量数据处理及网络通讯三大部分,通过运用多学科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可对被监测区域的温度以及多种气体浓度进行精准监测与智能分析。
该系统的测量单元采用分布式设计,可根据井下实际防火需求和风险区域分布,灵活部署多个监测点,实现对重点区域的无死角、全方位覆盖。同时,系统还可依据自燃发火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对测量数据来进行分析,实现被测区域火情的预报、预警和预防,实际做到防患于未然。地面调度值班人员可根据井下作业情况和风险变化,灵活调整各区域的测量频次和时间间隔,动态掌握环境参数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和及时采取针对性防火措施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
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实时化的监测,大幅度的提升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人工测量可能产生的误差,为矿井安全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系统自动化运行显著减少日常人工检测、设备维护及相关材料消耗。经测算,该技术的应用预计每年可为矿井节省本金超过150万元,实现了安全投入的高效回报。
KJ428(B)矿用分布式激光火情监测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官地矿在井下自然发火防控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系统通过创新的激光光谱气体分析、光纤分布式测温、井下部署及智能诊断维护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监测方式的诸多弊端,实现了对易自燃区域的实时、精准、可靠监测与预警,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安全管理在路上在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每一道安全防线构筑,都是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坚实阶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